展覽回顧|《小心台阶 小心地滑 小心台阶 小心地滑》伊藤乃愛(日本)個人駐留作品展

2025824日晚730,日本藝術家伊藤乃愛在重慶十方藝術中心的個人駐留作品展如期舉行,主題名為《小心台阶 小心地滑 小心台阶 小心地滑》。本次展覽開幕由十方藝術中心國際藝術駐留項目的策展人杜鎔勛主持。

首先,主持人向到場的嘉賓和觀眾介紹了藝術家的創作歷程與展覽內容。隨後,藝術家伊藤乃愛分享了她在重慶一個月的駐留感悟,並以剝離文字臨摹線條的主要展覽形式呈現她的藝術思考。之後,十方藝術中心藝術總監曾途進行了展覽解讀。

■ ■  展覽开幕现场  ■ ■
Exhibition Opening Scene

十方藝術中心藝術總監曾途展覽解讀

伊藤乃愛在重慶偶然買到一本設計古雅的書,原以為是傳統山水畫冊,後來發現其實是記錄同事好人好事的內部宣傳冊——這個美麗的誤會,恰恰成為本次展覽的起點。

在我看來,伊藤的作品中蘊含著一種可貴的方法論,它體現著典型的東亞文化特徵。當許多藝術家為創作主題苦苦尋覓時,她卻能將一次奇遇轉化為完整的工作。這種能力源於整體論的世界觀——在她的認知裏,偶然不是例外,而是與整體相連的機緣。中國人講機緣,正是認為天地有其機理,而人能在其中感知緣分。她的作品、這本畫冊,以及展覽主題小心台阶 小心地滑 小心台阶 小心地滑,本質上都是對這種機緣工作方式的實踐。

值得注意的是,她的創作方法又具有西方現當代藝術的系統性。這種東西方特質的結合並非簡單的雜糅,而是在當代藝術的維度上形成了有機的共鳴。在她的作品中,你看不到東西方身份認同的掙扎,一切表達都自然而流暢。

文人畫對伊藤而言為何如此重要?這個問題也啟示著我們中國的年輕藝術家:什麼才是我們真正值得研究的傳統?伊藤的作品就像一面鏡子,讓我們得以反觀自身。一衣帶水,相互關照——她的創作或許比許多歐洲藝術家的作品更能給我們帶來直接的觸動與啟發。

十方國際藝術駐留策展人杜鎔勛開幕發言
非常感謝各位今天蒞臨伊藤乃愛的駐留個展。這是她首次正式參與藝術駐留計劃,也是她在中國的第一次個展。她與中國的緣分並非偶然,早在20162018年間,在十方藝術中心創始人曾途老師的接引中,小野田賢三先生以及多位日本友人已與中國結下淵源。那時,伊藤乃愛或許還是一名高中生,如今因與小野田老師相識,得以與十方藝術中心結緣,促成這次展覽。
今年1,伊藤乃愛先來十方進行了短期駐留,隨後決定再次來到這裏展開更長期的創作,最終呈現為大家今天所見到的展覽。她畢業於日本武藏野美術大學油畫專業,在校期間便致力於探索文字與圖像之間的關係。她的常用創作手法是“剝離”——即從被認知為文字的部分中,抽離出其圖像性。她認為,在歷史某個節點上,文字與圖像之間出現了斷裂,導致人們對二者的認知產生偏差。她通過臨摹日本文人畫,主觀地剔除文字部分,形成純粹圖像,本次展覽中的作品正是這一手法的體現。
值得一提的是,她在駐留期間偶然於中國一家書店發現一本獨特的企業宣傳冊,其中載有山水花鳥圖案並標注“長江”等字樣。起初她誤以為這是一本關於長江文化的中國文人畫冊,後來瞭解到這是極具中國特色的宣傳材料,激發了她的創作靈感。本次展覽中,她對該冊子進行了全篇臨摹,並結合她從日本帶來的部分舊作,共同構成這次展覽的內容。
十方駐留藝術家伊藤乃愛(日本)開幕分享
大家好,我是伊藤乃愛。初次見面,請多關照。
今年年初的冬天,我曾來十方進行了約十天的短期駐留,很幸運這次又能於八月再次來到重慶,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創作,非常感謝十方給予的機會。
這兩次來到中國,我從大家身上感受到了許多鮮活的生命力,也讓我對在這裏舉辦個展產生了期待。除了帶來過去的作品,更幸運的是,我遇到了一本特別的冊子。
我平時的創作多圍繞日本文人畫展開,所以在重慶一家書店初次見到這本充滿山水花鳥的畫冊時,我直覺它是一本具有文化底蘊的傳統圖冊。直到我把這個發現告訴策展人杜鎔勛,才意識到事情並不簡單。
從他那裏得知,畫冊中那些看似古典的插圖旁,寫的竟是“週三兒是個好人”、“我的同事是一生的榜樣”這類內容,這讓我非常驚訝。我仿佛“被迫”讀到了一群陌生人的日常表彰,而在瞭解真相後,我卻更堅定地想以這本書為對象,完成這次展覽。
這種認知的“誤差”,不只出現在我對這本書的理解中。整個重慶之行,走過的路、遇見的人、發生的事,都讓我感受到一種全方位的文化衝擊。而我,也樂在其中。
這是我第一次舉辦個展,也是第一次有這麼多人在開幕時齊聚於此,真的非常感動。這次駐留雖只有一個月,還沒開始就已近尾聲,但我相信,我和中國的緣分不會止步於此。今後,也請大家多多關照。
一封特殊的觀眾來信
觀展體驗的主題是“誤解”。
中文與日文,雖然有相同的字符,但乃愛不熟中文。
猜想在乃愛的視角裏,漢字群組,也許就像抽象畫,我看日文,也會如此。即使有相同的字,在兩種語言中,意義可能也天差地別,看似“貌合”,也許“神離”
從乃愛的分享會到展覽,我感受到一種“悲傷”,
乃愛說在日文裏悲傷是一種情境,寫做「悲しみ」
乃愛的創作生髮於那本有文人畫形制的書,
「悲しみ」,不是指,伊藤對此書的內容預判不符合於此書所承載的實際內容,
而是指,乃愛在後續創作中,剝離、解構文字與圖案的過程以及結果,讓我意識到:
完全精准的理解,是無法抵達的,誤解是絕對,就像宗薩所說,世間都是誤解,只有美麗與否的區別。
我與乃愛常用英文交流,還得頻頻借助辭典,說一句,複盤個幾遍,也許才能把彼此的心意猜個七七八八,停止猜測的標準是,雙方都覺得“應該是這個意思”,如果一方不放心,就再問,問到放心為止。這個小心翼翼的努力,所抵達的最遠處也只能是誤解。
那麼語言上還能有什麼所求呢?周圍的人總說共鳴與默契,我想,那也是比較美麗的誤解罷了。
——賀浩然

策展人杜鎔勛向觀眾講解作品

觀眾觀展

開幕茶點與明信片

展廳(局部)

■ ■  展覽作品介绍  ■ ■
Introduction to Works
【长江◯◯◯◯◯文化读本】
我的同事 我的感悟
Yangtze river # # # # # culture zineMy Colleague, My Reflection
carbon paper, copy paper
A4
2025.8
在日常創作中,我從日本文人畫起步,抹去文字,僅留圖像。
字與墨曾如呼吸般融為一體,卻在時光流轉中漸生疏離。——對文人畫而言,所繪之物本具深意。然自某時期起,此道竟被視為藝術中的次要流派。而今,我思索著:在當代世界,這些關係又將如何演變?
這門藝術曾從「中國」流轉至「日本」,在那裏被溫柔拆解又重塑。
在重慶,我偶然拾得塵封冊頁,字裏行間浸潤著墨韻。
因漢字的親切感,誤以為是長江遊記。後方知此乃日本人不讀,中國人不問之書,僅以淡山鷗影作點綴。
私は普段、日本の文人画の文字の部分を切り取り、絵の部分だけをなぞり取っています。それらの言葉と絵は切って離せない関係にありました。文人画にとって、その山がその山であることが大切なことでした。しかし、ある時代に、言葉と絵は分けられていくこととなります。そして今、これらの関係はどうなっているでしょうか。
かつて、文人画という形式は中国から伝わり、日本でも手探りで描かれていくこととなりました。
そして私は重慶で、埃を被った一冊の冊子を見つけました。漢字が読めるからと、私の勘違いから文字を切り離してなぞり取ったその冊子は「日本人は読めない、中国人は読まない。」ものだそうです。
In my daily practice, I begin with Japanese literati paintings, erasing the Moji and retracing only the images.
Words and Wash once breathed with ink as one, yet became divided in the flow of time. —for literati painting, what was depicted held profound significance. Yet from a certain period onward, this form began to be regarded as a lesser practice within the arts. And now, I wonder what has become of these relationships in the contemporary world?
Long ago, this art wandered from「中国」to「日本」, where it was tenderly unraveled and remade.
In Chongqing, I stumbled upon a booklet veiled in dust, filled with words and imagery.
Moved by a familiarity with「漢字」, I mistook it for commentary on the Yangtze River. Only later did I understand this was a volume unread by Japanese, unasked after by Chinese,” just adorned with faint mountains and pale birds as decoration.
無題
carbon paperXuan paper, panel
800x1000mm
2025.8
水墨山水
carbon paperXuan paper, panel
800x1000mm
2025.8
無題
carbon paperXuan paper, panel
800x1000mm
2025.8
我的同事“陈二娃”
My Colleague “CHEN Erwa”
信号员胡波
Signalman HU Bo
平凡的坚守者
Ordinary Perseverance
有这么一群人
There is Such a Group of People
航道战线上的退伍兵
Veterans on the Waterway Frontline
carbon paper, paper
787×1092mm
2025.8
子渓少年送別図
carbon paper, paper, panel
B5
2024
■ ■  展覽信息  ■ ■
Exhibition Information

點擊海報圖片跳轉展訊介紹

《小心台阶 小心地滑 小心台阶 小心地滑》
MIND YOUR STEP CAUTION! SLIPPERY 
MIND YOUR STEP CAUTION! SLIPPERY
Noe Ito (JP) Solo Resident Exhibition
伊藤乃愛(日本)個人駐留作品展
展覽開幕 Opening:2025.8.24(週日) 19:30
展覽時間 Duration:
2025.8.25-9.7 14:00-18:00
(每週五至週日|Every Fri. to Sun.)
展覽地點 Venue:
重慶 十方藝術中心 A展廳
Exhibition Hall A, Dimensions Art Center, Chongqing, China
藝術總監|Art Director:曾途 Zeng Tu
展覽策劃|Curator:杜鎔勛 Du Rongxun
執行統籌|Coordination:劉暢 Liu Chang
展覽協助|Assistance:劉春利 Liu Chunli  胡克 Ben
海報設計|Poster Design:杜鎔勛 Du Rongxun
2013-2023, 十方十年有你相伴
(感謝藝術家伍星星捐贈剪紙作品)
官網 : chongqingdac.org
郵箱 : info@chongqingdac.org
微信 : CNCQDAC
Instagram:dimensionsartcenter
Facebook : 重慶市十方藝術中心
地址:重慶市九龍坡區黃桷坪官家林190號
Website : chongqingdac.org
Email : info@chongqingdac.org
Wechat : CNCQDAC
Instagram:dimensionsartcenter
Facebook : Chongqing Dimensions Art Centre & Chongqing Artists In Residency
Address : Huangjueping GuanJiaLin 190, Jiulongpo, Chongqing, 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