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花園 共知共行——「親鄰自然」‧生態花園共建計劃

这是故事里“别人家的后花园”吗?
新千年来,中国首次在全球提出“生态文明”理念。中国传统农耕社会的城乡在规划设计时便兼顾人与自然的和谐互动关系,更有对“桃花源”这种理想人居环境的深刻向往。“春色满园关不住”“小桥流水人家”“窗含西岭千秋雪”等古诗词也体现出自然无间融入了老百姓的生活日常。追求人与自然和谐是深植在中华民族信念文化之中的,重塑现代国人的生态生活,需要在新时代复归人们心中对生态永续人居生活的认知。
19世纪,欧洲多位城市学家相继提出“都市公园”“田园城市”“花园城市”等相似理念。他们认为未来城镇发展应该结合都市与乡村的优点,实现城乡共融。
▲ 照料花园的女孩
20世纪由澳洲生态学家提出朴门永续(permaculture)思想,通过设计开发可持续的生活系统,以自然美学而非人类美学去设计环境,让传统和现代科技互助互补,追求给地球生命提供一种可以持续的、安全的发展方式。
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已经成为全社会共识。
有鉴于此,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或许可以从艺术、景观设计、社会学共同协作的角度,提出一些实践路径。
本项目–“亲邻自然”‧生态花园共建计划,旨在探索在城市更新及乡村振兴背景下城乡居民践行生态文明的创新方式,尝试推动生态治理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城乡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以“花园”共建为“抓手”,共创生态与社区连结点,自下而上地思考人居生态环境治理,在日常行动中培育社区组织,共商共建美丽家园。
▲ 共建后的竹山村生态花园
这不是“别人家的后花园”,这是我们可以一起共知同行营造出来的生态花园。
“亲邻自然”‧生态花园共建计划的2021年首个乡村试点为忠县磨子土家族乡竹山村;城市试点为重庆两江新区人和街道邢家桥社区。在实践地民居的公共空间中营建一个共商共建和谐永续的社区生态花园。工作组联同社区居委会(村委会)、社会组织、社区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以及社区基金会等社会资源,组成跨界花园共建者,一同参与到社区生态花园的设计营建和管理维护中。
与此同时,我们希望通过生态花园的共建能够重塑自然与人文生态和谐的价值共同体,致力将生态花园打造为重庆市探索乡村振兴、艺术激活乡村、城市更新、城乡居民生态文明践行、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综合创新的成功样本。
这是一个来自政府、社会组织、高校、群众志愿者跨界融合、创新实践的联合工作组,打破边界,一起共创。2021年初在重庆市林业局的努力推动下,“亲邻自然”‧生态花园共建计划获得支持,得以在政府层面立项。2021年7月,由重庆市绿化委员会、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共青团重庆市委、重庆市林业局联合发文,确立“亲邻自然”项目开启试点,拟做成每年开展的项目。“亲邻自然”‧生态花园共建计划将在党建引领下,以共建、共治、共享为主要理念,以公益性社会组织为核心工作团队,整合生态、艺术、公益等领域的跨界资源,联合实践现场当地基层两委及居民志愿者组成协作工作组完成生态花园的共建共治。社会组织十方艺术中心在重庆市林业局生态处和机关党委的支持下,联合了北京盖娅景观设计事务所、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法学与社会学院、自然介公益发展中心、爱有戏社区发展中心、四川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西南大学、市林规院、林科院等公益机构和高校单位组成联合工作组,具体开展2021年竹山村、邢家桥社区生态花园试点工作。
▲ 来自社会各界的共建者们
“共知共行”,即共同学习、共同实践。我们向生态和社区学习,融合两者的需求与共识,行而有思。花园共建者将重新对“社区”概念再思考、再定义,重建人与土地,与整体生态环境的良性关系。我们不只共建花园,也共建人与人、人与土地、人与整体生态环境的和谐关系,凝聚社区治理善治共同体。
社区生态花园的设计与实施均会避免因过度设计、过度营运而带来的大量后期维护投入,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同时我们将运用生长式设计理念,给未来使用者留下持续参与共建的可能性,尤其是面向未来的新生代。因此,生态花园将大量使用现场已有可用物料,如重用建筑废材和村落里自然竹木石料等环保物料。
愿一切和谐共生的设想,伴随生态花园的建设实施而落地生根。接下来期望您与我们一起展开这份共同建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蓝图。
《 我们一起 》
我们,若决心生活在一起,必是定下了一起的未来。
那未来必应是有关我们共同的,所以我们一起;那未来必应是比当下更美好的,所以我们向往。
正是这未来,促使我们努力生活又永远一起。
唯此,我们能真正成为“我们”。
我们,已经生活在一起,但我们还不是“我们”。
必是我们没有谋下未来的共同,所以我们不问;我们不关心彼此未来是否美好,所以我们不闻;
正是这现实,促使我们不闻不问又一起孤寂。
唯此,我们成为彼此最熟悉的陌生人。
我们之间的距离,仿佛是整个世界。
是的,我们之外的世界,正是整个世界。
那个无名无边、生生不息、自然自在的世与界。
我们不能成为我们,是因为我们忘记了最大的共同,它既是我们的未来,更是我们的起源,只有它,使我们在一起,唯有它,使我们永远在一起。
我们本是我们,我们本就是它。
它就是那个无名无边、生生不息、自然自在的世与界。
我们能将我们之间的世界复归它吗?
只为得到它的祝福,让我们复归真正的 “我们”。
因为今天我们已经在一起,并将永远在一起。
▲ 曾 途  
十方艺术中心 理事长 
亲邻自然生态花园共建计划联合策划人  

《 “全球思考,在地行动”的民众生态行动实践 》
我们生存的时代面临着众多环境危机及挑战,寻常百姓正一次次经受着危机带来的后果:雾霾、内涝、干旱、食物安全、自然缺失、城市热岛等。我们既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做些什么,才能让世界更加永续、美好起来?
社区生态花园不只是社区绿地,行动的背后具有照顾地球、照顾人、公平分享的伦理价值。社区生态花园是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符合自然规律的花园环境;社区生态花园是一个可以让居民进行娱乐休闲、园艺种植、自然教育、启智育人的场所;社区生态花园是一个凝心聚力的地方,从前期居民作为在地使用者参与到方案的设计,到参与花园的营造,及后期的维护,每个环节无不体现着社区居民作为“主人翁”的意识。
生态花园最感动的部分是改善环境不再只是政府的事情,是我们大家的事情;共建即参与,参与即分享,邀请居民的身心参与到其中,人人伸出一双手,共同出汗、出力、出智慧,形成一种“情感共振”的温情感氛围,分享自己的生命智慧,从此,花园与个人经验、生活记忆融合在一起,美好社区生活是通过参与自己创造出来的!
希望在重庆多方发起的“亲邻自然-生态花园共建计划”可以像蜘蛛织网一样,经过大家的努力编织成一张“公众参与,共知共行”的社区营造之网,生活将更加美好。
▲ 高 健  
北京盖娅景观设计事务所 首席设计师  
亲邻自然生态花园共建计划联合策划人  

《 一起做事,凝聚共识 》         
在当下社会转型期,人们都变成了一个个“原子”,无论是城市社区还是乡村社区,人与人之间的亲密程度和信任远不如前。如今的城乡社区在社会学上称之为“陌生人或半陌生人社区”,人们的社会关系陌生化,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也渐渐疏远。在农村社区,随着四十多年深度经济改革和社会转型,传统熟人社会中的信任与合作变得越来越少。村子里的老人、妇女甚至儿童普遍存在本土文化认同度低,缺乏自信心,对家乡的发展也缺乏美好的憧憬。总之,新时代的乡村振兴首先要给农村打打气,凝聚共识,认清目标才能共商共建共享。
乡村振兴的共识如何凝聚呢?重要的并不是提供农村社区所需要的资源,而是乡村社区自下而上要行动起来。一起做事,积极参与社区公共事务;一起做事,进行商议自治;一起做事,共建美好家园。只有一起做事、一起流汗、流泪,乡村振兴的共识才能一步步凝聚起来。
此外,我们还需要进行组织振兴——在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下,依托社会服务平台,在居(村)委会等社区自治组织的支持下,由专业社会工作者通过孵化培育社区社会组织,积极整合公益基金、企事业单位、志愿者等社会资源,聚焦社区问题,逐步提升居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最终实现创新城乡基层社会治理目标。
▲ 郑 昊  
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市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基地 执行主任  
亲邻自然生态花园共建计划联合策划人  

《 “共商、共识、共建”,搭建社群沟通平台的创新探索 》
“城市更新,乡村振兴”宏大的时代命题正在广泛的进行落地实践探索,但无论是从政绩,产业,金融等出发点进行的实践,最终都无法回避如何解决“人”的问题。与增量规划时代的项目建设行为不同,存量规划时代的城市更新行动与乡村振兴战略,简单的自上而下的所谓“给与”行为,面临基于个体诉求与利益的参差多样的回应,在实践落地过程中都将面临巨大的抗性, 如何协调这种抗性达成共识?如何有效搭建沟通与实践的平台,让百姓真正产生幸福感与获得感?“亲邻自然”‧生态花园共建计划正在做出有益的探索。
以生态为名,在忠县磨子乡竹山村与两江新区邢家桥社区开展的“亲邻自然”‧生态花园共建计划,通过“共商、共识、共建”的模式,在城市社区更新与乡村振兴两个现场发力,以生态公益行动为突破口,调动基层社群积极性,加入到美化自身居住环境,建设美好家园,并形成长效管理机制的行动中来。其“表”为通过大家齐心协力参与的生态花园的建设,美化城乡社区的环境,共建美化生活;其“里”实为,通过从共商形成共识,通过共识指导共建的创新沟通方式,探索基层社群沟通平台建设的创新机制,以及如何通过这个平台充分表达自身的诉求,并最终达成协调的磋商机制,来回答城市该如何更新,乡村如何振兴的宏大时代命题。
▲ 倪 澜 
重庆市复归文化艺术研究院 副院长 
项目主题:
“亲邻自然”‧生态花园共建计划
项目周期:
2021年10月—2023年10月
项目地点:
忠县磨子土家族乡竹山村、重庆两江新区人和街道邢家桥社区、重庆九龙坡区黄桷坪街道邮电支路社区
主办单位:
重庆市绿化委员会、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共青团重庆市委、重庆市林业局
承办单位:
忠县林业局、忠县磨子乡政府、重庆两江新区人和街道邢家桥社区
联合工作组:
十方艺术中心、重庆市复归文化艺术研究院、北京盖娅景观设计事务所、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法学与社会学院
鸣谢单位:
重庆市渝中区自然介公益发展中心、成都爱有戏社区发展中心、重庆市林业规划设计院、重庆市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法学与社会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跨媒体特色工作室、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重庆巨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重庆映画鱼文化创意有限公司、重庆零零壹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联合策划:
曾途、高健、郑昊、倪澜 
组织统筹:
杜映萱
执行统筹
刘春利
学术统筹
何京
策划执行:
邵丽桦、胡克、张九禾、王燕芬、李汶洁、王晥玓、贺浩然、谢绍玉、谢文韬、苗峻伟、唐银桧、戴诗雨、王冠英、陈淦、李盛鲜、赵子杰、孙湧淇、陆秋羽、许书培、刁炜祺、余川幸子、张欢、商海玲、冯诗雨、侯婕、默玉凡、杨小瑜、魏梦颖、王硕元
参与艺术家、设计师:
戴小兵、朱新敏、王晨晓、张乾恒、闻聪、子和、杜双、李全冬、刘宇宣、张光绪、张光远、朱培钢、盛益萍
特邀导师:
靳立鹏、刘萍、张正明
园艺支持:
赵国发、代明涛、刘蕾
参与志愿者:
刘一君、陈世秀、刘虎德、罗先英、刘天槐、刘成文、余长闰、刘玉忠、王代琼、杨文琼、刘玉国、谭明秀、刘玉国、刘武文、余常瑞、幺妹、刘志豪、刘晓琼、戴祥碧、王天蓝、段志英、黄淑萍、刘传碧、曾昌琴、李秀珍、刘传英、何福英、周合芳、汪坤蓝、陈重徽、刘德会、易洪美、谢邦华、谢建、冯兴玉、张胜碧、骆中蓉、练世会、黎国平、任术英、费明英、张文志、卿华、向代贵、周和芬、郑开碧、谢建、李召群、王定芳、乔华迁、苏万惠、童世清、张昭芬、黄廷涛、彭江石、陈泓宇、罗碧华、张世华、刘志芬
参与成员:
社区居民、志愿者、艺术家、设计师、社工、政府工作人员

郵箱 : info@chongqingdac.org
微信 : CNCQDAC
Facebook : 重慶市十方藝術中心
地址:重慶市九龍坡區黃桷坪官家林190號
 
Website: chongqingdac.org
Email: info@chongqingdac.org
Wechat: CNCQDAC
Facebook: Chongqing Dimensions Art Centre & Chongqing Artists In Residency
Address: Huangjueping GuanJiaLin 190, Jiulongpo, Chongqing, CN.